韓國歷史最燦爛的四位置紀念觀光。更加滲透的了解和體驗韓國的文化。對於孩子的教育,歷史的體會更加深層的不同
1. 昌德宮
■ 昌德宮歷史介紹
昌德宮始建於朝鮮王朝永樂三年(1405年,朝鮮太宗五年),位於朝鮮王朝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北嶽山東麓,是作為景福宮之外的離宮建築所修建,被稱為東阙。昌德宮是朝鮮王朝繼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朝鮮太祖四年)修建景福宮後,所修建的第二座宮殿。朝鮮太宗即位時,朝鮮首都已經從漢城(今韓國首爾)遷都開城,到永樂二年(1404年)十月,太宗還都漢城,同時下令修建一座新的離宮。[1] 到第二年(1405年)十月,離宮建成,定名“昌德宮”。
■景色介紹
昌德宮與景福宮一樣,是朝鮮半島上的一座中國式的宮殿,在建造時採用了中國《週禮》“前朝後寢”、“三朝五門”之制,同時又具有宮、苑結合的獨特性,完全按照自然地形設計而成,是朝鮮宮殿中最具有自然風貌的宮殿。太宗皇帝下令在吉祥之地再修建一座新的宮殿,於是成立了修建宮殿的隊伍來執行這項命令,新的宮殿佔地58公頃,內有處理政務的宮殿和皇族的寢宮,整個宮殿完美地適應了當地的崎岖地形,與四週的自然環境和諧地融為一體,成為遠東地區宮殿建築設計的典範之作
2. 宗廟
■ 宗廟的歷史
首爾宗廟是祭祀朝鮮王朝(1392-1910)的歷代王和王妃的祠堂。皇室祖先的神殿銘記著朝鮮王朝歷代國王及王後,還記載著那些死後登基的人及犧牲儀式舉行的地方。宗廟在太祖五年(1396)朝鮮王朝遷都時和京福宮一起建成,後來歷代都曾擴建。神殿是1394年開始建造的,當時朝鮮王朝的創始人--李成桂,把首都遷移到首爾,建造過程歷經從1394年12月到第二年的9月這樣十個月。神殿最初由7廟組成(源於《禮記·王制》“天子七廟”),由於過世的國王及王後不斷增多,神殿不斷擴展。今天,整個神殿被稱為宗廟,即王室祖先神殿
■ 景色介紹
宗廟樂是舉行祭祀儀式的祭禮樂,以舞蹈和唱歌的手段演奏的音樂。每一個宗廟祭禮儀式的次序,以稱為普太平和鄭大業的音樂為重心,演奏很多音樂,同時唱贊揚祖先的功德的歌曲還配稱為之舞和之舞。在韓國祖先的祭祀儀式上,穿著紅色長袍的"音樂家"們用石頭、金屬、木頭、皮革和絲綢等器物奏出了優美的音樂。在這充滿異域情調的音樂回響在這個神聖的地方的同時,一些衣著精致的人用祭酒和其他祭品來祭奠他們的祖先,另外一些年輕舞蹈演員則穿著猩紅的服裝,整齊地排成8行8列,邊慢慢地彎曲身體邊搖晃著,表現出的是一種簡單而拘謹的舞姿。.
3. 水源華城
■ 水源華城的歷史
正祖的孝心不僅成為修築水原華城的根本原因,而且水原華城成為政治構想的中心地,它的修築蘊涵著為根除基於派別鬥爭的派繫政治,實現強有力的王道政治的遠大政治抱負,修築它也是為了把它作為首都南邊的軍事要塞。水原華城由奎章閣文臣丁若镛以參考東西方的技術書籍編著的《城華籌略(1793年)》為指南,在曾任宰相的領中樞府事蔡濟恭的總策劃和趙心泰的指揮下,於1794年1月開工,到1796年9月竣工。
■ 景色介紹
水原華城不僅幾乎保留了建設此城時的原樣,而且流過北水門(華虹門)的水原川至今還在流淌,同時分別連接八達門和長安門,華城行宮和蒼龍門的道路網至今也還在保持著組成城市內部街道網的主要構架等等,至今還原封不動地保持著200年前城市的主要骨架。由於建城的動機不在於軍事目的,而在於政治經濟和對父母的孝心
4. 朝鮮王陵 (隆健陵)
■ 朝鮮王陵的歷史
朝鮮李朝時期(1392年-1910年)二十七代國王、王妃以及被追尊的國王及王妃的陵寢及墓園建築,共有42座,絕大多數分佈於今南朝鮮京畿道、首爾市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開城市境內。2009年6月,位於南朝鮮境內的40座王陵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 景色介紹
朝鮮王陵的寶頂通常依據風水理論,選擇左有青龍、右有白虎(均為小山脈)環抱之地,背後為主山(來龍),寶頂建在主山的中脊線延長線上。在寶頂之前有名為“魂遊石”的長方形石台,供王或王妃的靈魂登台遠眺。魂遊石旁邊立有長明燈,其下方是四方或八方的石柱,長明燈兩側為石望柱
觀光路線 | 4大世界遺產觀光 |
出發日期 | 每天 (週二除外) |
行程 | 酒店出發 → 昌德宮 → 宗廟 (週二仁寺洞) →午餐 → 水源華城 → 朝鮮王陵 (隆健陵) → 酒店 |
時間 | 08 : 30 ~ 17 : 00 (8 小時30分) |
費用 | ★ 費用根據人數變動 4 名 以上 120,000 韓元/ 1 名 3 名 130,000 韓元 / 1 名 2 名 150,000 韓元 / 1 名 |
支付 | 韓國當地支付韓元現金 |
條件 | 1. 專用車輛,停車費,入場費,餐費,導遊費用全部包含 2. 根據交通情況時間發生變動. 3. 每週週一朝鮮王陵休館. |